自从“超长访华”行程结束后,普京很快就迎来了新的难题—— 26国的联合威胁。 既然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表明这26国要对乌克兰进行海陆空三方位的派兵支援,那俄军战场上的压力自然就会与日俱增。 甚至就连一直保持着观望态度的美国,现在都有了被拉下场的趋势,而俄罗斯又该如何抵御可能面临的26+1呢? 当800架无人机突袭基辅已经事实,“战斗”或许就是普京的唯一回应, 而且这也是针对所有欧洲国家的一场严厉警告...
在普京刚结束访华行程,并和中方等国家达成多项协议的节骨眼上对俄罗斯发起威胁,马克龙此举显然是有些不明智的。 但是这也恰恰证明欧洲势力想要在俄乌冲突中占据上风的心态,不然欧洲是不会在俄罗斯势大之时发起威胁的。
据马克龙表示,未来欧洲将要从海陆空三方面加强乌克兰的军事能力, 并且不再局限于单方面的武器支援,而是将要部署部队。 从之前欧洲对俄罗斯发起的经济制裁来看,就算单个欧洲势力不具备威胁俄罗斯的体量,但他们攒成一团后确实是有这个能力。
尽管俄罗斯依然在正面战场占据上风,但这26国要是真派兵增援,局面想必也会发生极大的转变。 特别是欧洲还打算拉拢美国下场,就算美国的态度目前依旧没有定数,但特朗普对欧洲“志愿联盟”的意图却也没有反驳。
在这样的趋势下,未来俄罗斯所要面临的威胁极有可能是又一次的美欧联合,即26+1,那普京又会如何应对呢? 不知是否是因为刚刚观礼过九三阅兵,并和中国进一步升温友谊的缘故, 这次普京展现出的对抗意愿竟然会直接付诸于行动。
在马克龙说出那番威胁之后,普京就以“乌克兰出现的任何军队都会被视为合法打击目标”做出了回应。 本以为这只是普京在利用言语恐吓欧洲,却没成想他随即就在两天后安排俄军向基辅发起了突袭。
9月6日,基辅的防空警报再次响彻天空,而俄罗斯的大量无人机和导弹也再次笼罩了这里。 超过800架无人机和13枚导弹组成的“蜂群战术”,直接就扯下了乌克兰防空力量的遮羞布。
尽管乌军奋力抵抗,但还是没能悉数抵挡俄军侵袭,而基辅的政府大楼,也是冲突这三年多以来第一次被击中。 乌克兰官方称之为“史上最大规模袭击”,并以此要求欧洲加快速度向乌克兰增援防空装备,但这一幕在欧洲看来却有着更多“深意”。
既然俄军此次能够打击乌克兰政府大楼,那就证明他们具备着“斩首能力”,一旦泽连斯基出现什么不测,那欧洲的愿景也将随之破灭。 普京的态度很明显,他不只是要抵抗欧洲联盟,更是要用绝对实力来恐吓欧洲甚至是美国不要轻举妄动。
这次俄军可以出动800架无人机,那下次就可以出动1000架甚至是2000架,届时就算乌克兰得到欧洲增援,又能改变什么呢? 当乌克兰民众开始在网上讨论 “是否要迁都” 的时候,就证明了乌克兰和欧洲很难用武力对抗形式让俄罗斯退步。
相应的,一直旁观这一切的美国也断然不会轻易对俄罗斯,又或者是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中国发起制裁。 就像前段时间特朗普曾“食言”的那样,明明中国和印度都是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大户,为何最后偏偏只有印度遭到关税制裁呢?
美国已经清楚认识到,和中国打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,甚至还会直接断掉美国获取稀土的渠道,因此特朗普才会将怒气发泄在印度身上。 既然中国不能继续得罪,那对俄态度是否又会发生改变呢?
答案同样是不能,因为美国目前已经成功从俄乌冲突中抽身,并且还得到了大量乌克兰矿产,信奉利益至上的特朗普,怎么可能愿意为了欧洲再次破坏来之不易的美俄友谊? 与此同时,在中国印度纷纷购买俄罗斯能源的时候,你欧洲不同样也在购买么?
9月8日,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对欧洲的诉求做出回应: 要是希望美国加大对俄制裁力度,欧洲首先得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。 现实就是如此,别看如今俄欧已经形成对立局面,但欧洲购买俄罗斯能源的行为却没有停止。
美国此举也算是杀人诛心,因为欧洲要是不在俄罗斯购买的话,就只能花高价从美国那边买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 现在的欧洲就是抱着“既要又要”的想法,也难怪特朗普一直没有给他们好脸色,并且还没有在关税中做出优待。
反观我国处境,在和俄罗斯友谊日益加深的前提下,我们当然不惧美国再次发起贸易战,因为最终受伤的只能是他们自己。 就像特朗普自己说的那样 :美国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“输给”了中国。 要是美国再敢造次,谁知道下个被推向中国这边的,会不会是大半个欧洲呢?
不管美俄欧三方如何勾心斗角,只要他们不影响到我国利益,那我国自然是愿意敞开贸易大门的,与此同时也愿意帮助他们斡旋矛盾,推动和平。 这世上或许没有永远的朋友,但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有功夫去搞战争,还不如坐下来消消气谈生意,毕竟“没有经济就等于没有未来”,美欧还是要看清这一点。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