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证配所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
1992年,在美国的机场,一位70岁的中国农妇赵小宝,出现在美国的五角大楼。
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迪克·切尼,亲自接见了她。
他没有丝毫的官僚架子,而是微微俯下身,紧紧握住这位来自中国浙江小岛的农妇布满老茧的双手,用最真诚的语气感谢她。
这一幕,让全世界都为之好奇:这位名叫赵小宝的普通中国女性,究竟做了什么,能让一个超级大国在半个世纪后,以如此高的规格向她致敬?
1942年4月18日,为了报复日军偷袭珍珠港,美军策划了一场震惊世界的“杜立特空袭”。
16架B-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,对日本东京等城市进行了轰炸。
这次行动极大地提振了盟军的士气。然而,对于执行任务的飞行员来说,返航之路却充满了未知与危险。
由于燃料耗尽和恶劣天气,多架轰炸机无法抵达预定在中国境内的机场,飞行员们被迫在浙江、江西等地的上空弃机跳伞。
其中一架载有5名机组成员的轰炸机,在中国浙江象山县檀头山岛附近的海域坠落。
当时,岛上20岁的年轻渔妇赵小宝和她的丈夫麻良水,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后,第一反应是日军来袭,立刻随着村民躲进山里。
许久未见动静,夫妇俩才惴惴不安地返回家中。
路过猪圈时,他们发现旁边的草堆里似乎有动静。丈夫麻良水以为是偷猪贼,抄起一把鱼叉,猛地挑开草堆。
草堆下,赫然是四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,他们浑身湿透,眼神里充满了惊恐与疲惫。
在那个年代的偏僻渔村,村民们几乎从未见过外国人。
语言完全不通,双方只能靠着手势比划。
赵小宝夫妇请来了村里的私塾先生,但也无济于事。最后,还是私塾先生想了个办法,他在纸上画了一面中国国旗和一面日本国旗。
飞行员们指着日本国旗,愤怒地挥舞着拳头,然后指着中国国旗,露出了友善的微笑,并与村民握手。
这一刻,身份被确认了——他们是盟友。
善良的赵小宝夫妇没有丝毫犹豫证配所,将这四名美国飞行员请进家中。
他们拿出了家里仅有的食物,为飞行员们准备了饭菜,又找来干净的衣服给他们换上。
最大的难题是住宿,为了让这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能安心睡个好觉,这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做出了一个朴素而伟大的决定:他们让出了自己的婚床,自己则在屋外彻夜守夜放哨,以防不测。
第二天,飞行员们通过手势焦急地表示,还有一名同伴失踪了。
赵小宝夫妇二话不说,带着父亲一起去海边搜寻。最终,他们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,找到了第五名受伤的飞行员。
救下一个飞行员是善良,救下五个,并保护他们,在日军眼皮底下,则是一场赌上全村性命的豪举。
赵小宝家藏着美国飞行员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,但没有一个人去告密。相反,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粮食和物资前来支援。
这件事的风险远超想象。
日军很快得知有美国飞行员在中国获救,随即发动了疯狂的报复行动——浙赣战役。
在这场报复中,日军对飞行员可能降落和经过的地区实行“三光政策”,据统计,约有25万中国平民因此丧生。
每一个选择帮助飞行员的中国村民,都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。
在象山南田岛,村民郑士明因为被搜出一顶降落伞,被日军吊起来严刑拷打,但他至死守口如瓶,最终被折磨致死。
赵小宝和村民们的选择,早已超越了简单的“善良”,那是在人性与兽性、文明与野蛮之间,用生命作出的抉择。
他们将飞行员们打扮成渔民,用草木灰涂抹他们的脸庞,用一艘小小的舢板,在夜色的掩护下,冒着被日军发现的风险,将他们送到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海游镇,交给了地下联络人员。
最终,这5名飞行员辗转多地,成功返回美国。
五十年后的重逢战争结束后,获救的飞行员们回到了美国,成为了英雄。
而赵小宝,则继续在那个小岛上,过着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。她的丈夫麻良水于1978年病逝,甚至没能等到那声迟来的感谢。
时间流逝,世界格局风云变幻。
直到1990年,一个美国杜立特尔航空考察团来到浙江,寻找当年的飞机残骸和救援者,这段尘封的往事才被重新揭开。
赵小宝收到了一块由44名获救飞行员共同签名的“感谢牌”。
两年后,1992年,为纪念杜立特行动50周年,美国方面正式邀请赵小宝等几位参与救援的中国老人访美。
这才有了文章开头,国防部长亲自接见的那一幕。
我们不禁要问,为什么在50年之后,美国官方要以如此高的规格来纪念这次救援?
这不仅仅是一次迟到的感谢。回看1992年的国际背景,当时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时期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赵小宝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契机。
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农妇的英雄事迹,而被赋予了更深远的象征意义。
它提醒着两个国家,在成为对手或伙伴之前,两国人民曾在反法西斯的战场上并肩作战,有过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友谊。
对赵小宝个人的表彰,实际上是对那段共同历史的确认和纪念,是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:即使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,人性的光辉和民间的友谊依然是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。
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虽未到场,也亲笔致信祝贺,并以个人名义向赵小宝表达问候。
赵小宝被授予罗彻斯特市“荣誉公民”称号,美国媒体称她为“世界公民”。
在盛大的纪念活动上,当年被她救下的飞行员一眼就认出了她,冲上来与她紧紧拥抱。半个世纪的岁月,改变了容颜,却未曾磨灭那份刻在心底的恩情。
赵小宝于2009年安详离世。
但她的往事,早已成为一份不朽的遗产。
被救飞行员的家族以她的名字设立了奖学金,用于支持中美文化交流。
在她的家乡象山,一座小型的纪念馆被建立起来,向后人讲述着这段传奇。
直到今天,杜立特飞行员的后代们依然会来到中国,来到浙江衢州、江山等地,追寻父辈的足迹,延续这份情谊。
历史常常由大人物书写,但真正构成历史血肉的,却是无数像赵小宝这样的普通人。
她当初的一个善念,一个在危难面前不假思索的选择,就像一颗投入时间长河的石子,其泛起的涟漪,跨越了半个世纪,跨越了广阔的太平洋,不仅改变了5个美国军人的命运,更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,留下了一笔温暖而深刻的注脚。
来源:“烽火芳菲”:中国军民全力救助美飞行员,遭日军疯狂报复
2017-11-16 17:14·澎湃新闻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